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重要方向配资平台在线咨询,正以惊人速度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开启动力电池的新纪元。
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吸引大量资本密集布局。国家层面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长期以来,动力电池行业受能量密度瓶颈和安全性能制约,发展陷入瓶颈期。而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长循环寿命等优势,正成为突破行业瓶颈的关键技术。
EVTank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中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中全固态的比例将接近30%。
在技术突破方面,2025年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显著提速,各大巨头加速竞备。年初发布兆瓦闪充,实现1秒充2公里的全球量产最高峰值充电速度,充电5分钟补充407km续航。此后仅一个多月,宁德时代便发布了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内置超晶石墨,采用均衡电子流、碳包覆纳米超导等技术。其峰值充电速率接近12C,峰值充电功率超过1.3兆瓦,可实现1秒充2.5公里,充电5分钟补充520km续航,最高续航达到800km。
此外,宁德时代带来全新钠离子动力电池——钠新,该产品将于今年12月正式量产,可应用于混动和纯电车型。
与此同时,相关产能建设正在稳步推进。清陶能源10GWh固态锂电池产业化二期项目正加速推进;长安汽车也表示,公司正全力投入相关研发,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400Wh/kg。
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也对固态电池继续保持高度热情。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领域融资总额持续上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通过定增等方式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固态电池研发和产能扩张。二级市场上,固态电池概念股也保持活跃,相关个股年内涨幅差异明显。
然而,固态电池的产业化之路仍面临挑战。技术路线尚未统一,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三大路线仍需突破界面阻抗、循环寿命等技术难题。成本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固态电池的成本远高于传统锂电池。产业链配套尚不完善,从材料设备到生产工艺都需要重新构建。
值得注意的是,产能过剩风险同样需要警惕。2026年全球规划产能超过实际需求,产能利用率可能低于预期。此外,原材料供应存在隐忧,固态电池所需的锂金属负极、锆、镧等稀有金属供给集中度高,可能引发新的原材料竞争。
尽管挑战重重,但固态电池仍是动力电池发展的必然方向。业内专家认为,2025-2027年将是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化窗口期,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量产预计要到2030年前后。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材料突破、工艺优化和成本下降。
对于投资者来说,固态电池的发展之路,既展现了技术突破的巨大潜力,也揭示了产业化的现实难度,理性看待这场技术变革尤为重要。
若你渴望捕捉更多实时产业动态、行业深度专题,不妨下载环球老虎财经APP——这里汇聚了众多优质专栏,既有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洞察,也有对行业逻辑的深度拆解,让你的每一次阅读都成为探索价值的旅程。
责任编辑丨汪鹏
迎客松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